我的《信報》文章(2018年7月14日A15頁頂)
原標題:
《匈牙利向歐盟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對中國具重大意義》
《信報》標題:
《匈國向歐盟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對華意義》
這是「中國與跨歐亞系列」的第二篇文章足本。
對於7月6-7日在保加利亞索非亞舉行的第七次中國 - 中東歐國家 (CEE 16+1)會議,雖然內地媒體的報導及分析專注於貿易、投資,總理李克強亦多次重申「中方堅定支持歐洲一體化進程,希望歐盟保持團結」(2018-06-25會見歐盟委員會副主席),「開展(16+1)合作是對歐盟內部建設有益的補充,並不是在分化歐盟」(2018-05-24與默克爾總理會談),然而歐盟的鬆散化趨勢已成(其主要原因來自內部,批評中國只是尋找替罪羊而已;獨具慧眼的特朗普也於今年四月直率地問馬克龍為何法國不離開歐盟),關注的重點應該是雙方未來的政治合作。
[Note 1]
匈牙利總理奧班
(Viltor Orbán)2014年的演講,揭示了歐盟自由價值觀的弱點。他指出西歐自由主義的定義是「人們可以自由地做任何不違反他人自由的事情」,但大多數匈牙利人在與西歐共處的經驗中,尤其是2008 年金融風暴後的六年裏,發現「不違反他人自由」這條邊界是由強者決定,弱者則不斷被踩踏。奧班主張改用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should not do unto
others what one does not want others to do unto you)
的原則,來組織和建立匈牙利成為一個具高度競爭力的
「非(西方式)自由的工作國家」
(work-based
state…not liberal in character) 。
事實上,基於類似的經驗,與匈牙利同屬維謝格拉德集團(Visegrád Group 簡稱V4)的波蘭、斯洛伐克、捷克的人民和政府,都有不同程度的反自由主義傾向。西方的自由普世主義者當然予以嚴厲批評,並稱之為
「非自由民主國體」(illiberal
democracy) 。
[Note 2]
這些中東歐國家的發展固然值得關注,但對中國而言,關鍵是他們為何能夠醒覺過來,而這種醒覺意識對於共建跨歐亞平台及重置全球秩序的意義何在?
芝加哥大學文明發展史學家 William McNeill指出在1000-1300年間,
匈牙利、波蘭等部族逐漸認識羅馬律法、基督教義…這類西歐價值觀。其後受啟蒙時代觀念影響,他們先後建立民族國體,但與西歐不同,沒有參與殖民化侵略,雖然錯過了經濟高速增長的機會,可幸兩手沒有沾染有色人種的血淚,毋須像西歐、北美的自由普世主義者,永遠承受內疚感的煎熬。對亨廷頓的文明衝突論(1996)影響深遠的哈佛學者A.M. Schlesinger, Jr. ,早已憂慮自由主義者「從非西方文化中尋求救贖」
(seeking redemptive infusions
from non-Western cultures, 1991)
禍患無窮。
而以此類「惡劣的良知」(詳情見尼采《道德譜系學》1887)為本的政策導向去處理本地事務、國際關係其中一個顯著的缺陷,就是由於急躁地改變不自由的現狀,濫用干預手段,導致發展中國家政府施政困難、社會動盪不安。
[Note 3]
用一個小故事來解釋這點。我在電視看過一集Pearl Report,記者跟隨一位女士尋找失踪20多年的兒子,報導說在地方政府的容許、協助下,內地不少農村家庭收買、撫養被拐帶的幼兒,內容強烈暗示官員和公安都是壞人。拐帶、販運人口無疑是一種惡行,但若果學習西方標準價值的年輕編輯和記者做些研究,會知道中國自古就有賣兒賣女的悲傷史實,《二十四孝:賣身葬父》甚至讚美這種行為。我在1960-70年代看過的粵語長片,多次聽到「賣仔莫摸頭,摸頭眼淚流」這句俚語,少年演員(蕭芳芳?)跪地乞求賣己的影像令人難忘。雖然有一定數量的孩子真的被拐帶,但史實是許多貧苦父母確實賣掉了孩子(由於不同原因說孩子被拐,並非賣掉)。在徹底移風易俗之前,農村官員沿着歷史規範,給這些被收養的苦兒一個新的家庭身份,在那個年頭有其現實考慮。
[Note 4]
很遺憾,此等救世者式媒體報導的實際影響,不在於改變社會陋習,而是向官員作出不合情理的貶損、醜化,挑起群眾對當地或某些外國政府的厭惡、仇恨,增加政府施政難度。
英國評論員 Alan Macleod研究西方媒體近期501篇關於委內瑞拉的新聞報導,發現大多充滿偏見及失實內容,引導讀者認為其領導人十惡不赦。這類論證有兩點很重要。首先,中東歐國家在緩慢而漸進的發展中面對同樣的批評,幸好當地大多數人民沒有自由主義者的急促贖罪感;相反,他們願意投票支持主張不自由的從政者。奧班領導的政黨甚至在匈牙利國會獲得三分二的多數議席,更難得的是能講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種與中國傳統相同的價值觀。
[Note 5]
第二是過去60年來,東南亞、拉丁美洲、非洲已被大量西方自由主義組織盤據,經常指指點點,令這些發展中國家要與中國達致緊密合作關係舉步維艱。例如積極支持參與金磚五國的巴西總統羅塞夫及盧拉先後「被出事」,南非總統祖瑪亦給拉下台,對中國態度頗有保留的新領導人已令金磚五國的協作放緩。至於楊潔篪時代曾寄予厚望的G20現在四分五裂,難有作為。多位著名社會學家如 John Owen, Margaret Keck, Kathryn Sikkink等深入研究在全球各地成立的「跨國意識形態網絡」,發現這些網絡組織包括鼓吹自由的媒體、自由派知識分子、智庫等,並為了快速取得成果,用多種手段把不符合西方標準者「妖魔化」,並參與改變政權的活動。倒是中東歐及中亞國家內的自由普世主義網絡力量仍然薄弱,有利於中國尋求突破,建立一個新的歐亞平台。
[Note 6]
V4各國仍然強調家庭價值、社會和諧,例如奧班的演講便痛陳自由主義給匈牙利帶來性和暴力問題。匈牙利一直以高水平的美學(aesthetics) 悠久傳統感到自豪,而其重視社區 (Gemeinschaft)高於社會(Gesellschaft)
的價值觀與中國自開放以來一步步用社區「治理」(Governmentality,見Jeffreys 2009)改善施政的方向不謀而合(但環視中國社會科學和比較哲學文化研究網站,有關中東歐的文章的量和質都欠佳,內地的研究員要加把勁!) ,可見兩地有共同價值觀的基礎。一個合作順利、堅實的跨歐亞平台,於自由普世主義敗落(另文討論) 、中國嘗試建立和諧國際秩序之際,至為重要。
[Note 7]
Notes
[Note 1]
外交部: 李克強會見歐盟委員會副主席卡泰宁2018-06-25
The Telegraph, “Donald Trump suggested to Emmanuel Macron that
France should leave EU”, June 29, 2018.
中國政府網:“16
+1合作”會分化歐盟嗎?聽聽李克強和默克爾
怎麼說! 2018-05-24
[Note 2]
Hungarian Government
website, “Prime Minister Viktor Orbán’s Speech at the 25th Bálványos
Summer Free University and Student Camp”,July 30, 2014
The Budapest Beacon, “Full text of
Viktor Orbán’s speech at Băile Tuşnad (Tusnádfürdő) of 26 July 2014”, July 29,
2018.
Political Capital, “Illiberalism in the V4: Pressure points and
bright spots”, June 5, 2018.
[Note 3]
William H. McNeill (1964), “Europe’s Steppe Frontier 1500-1800”, London: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Arthur M.
Schlesinger Jr. (1991), “The Disuniting of America: Reflections on a Multicultural
Society”, Whittle Books, revised/expanded edition, New York: W.W. Norton &
Company 1998.
道德譜系學
[Note 4]
TVB, Pearl Report: 2016.09.26 - kidnapped
[Note 5]
Truthdig. “How Biased Western Reportage has harmed Venezuela”,
July 5, 2018.
[Note 6]
John M. Owen IV (2010), “The Clash of Ideas in World Politics:
Transnational Networks, States, and Regime Change, 1510-2010”, Princeton and
Oxford: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The Montreal Review: Book Review Sept 2011
UNESCO, Margaret E Keck and Kathryn Sikkink, “Transnational advocacy networks in international and regional politics”, 1999
[Note 7]
Tamas Demeter, “The
sociological tradition of Hungarian philosophy”,
Stud East Eur
Thought (2008) 60:1–16 DOI 10.1007/s11212-008-9043-1
Jeffreys, E. & Sigley, G. (2009),
'Governmentality, governance and China' in Elaine Jeffreys (eds), “China's
Governmentalities: governing change, changing government”, New York: Routledge,
pp. 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