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信報》文章(2023年7月20日A12頁)
刊登後的改良加長版
《奧巴馬痛斥美國傳媒 與 關愛隊的美》
"... "for it is only as an aesthetic phenomenon that existence and the world are eternally justified ..."
Nietzsche: The Birth of Tragedy 1872
許劍昭
「令人噁心的不平等 (Obscene Inequality)! 」美國前總統奧巴馬痛斥主流大眾傳媒,對兩宗近乎同時發生的海難作出不符事態比例的報導。
[Note 1]
6月18日,一艘載有五人前往參觀鐵達尼號殘骸的深海潛水器在北大西洋失蹤。美國全國性及區域性的報章雜誌、電視電台,全用顯著標題、版面,高調報導該事件,其中一些甚至以實時模式報導搜索的進展。
但早於6月14日,一艘極度超載的難民船在希臘海岸附近沉沒,之後的四天,雖然營救了104人並打撈出82具屍體,估計仍有300-500人失踪。美國大小媒體卻對此幾乎不聞不問,直到6月24日,奧巴馬表達憤怒,指出這種過度不平等將危及美國的民主,主流傳媒才對希臘海難稍作補救性的報導。
[Note 2]
但問題不在於傳媒本身。
自1980年代後,一種現象逐漸浮現,乃是數十年積累的報紙銷量、電視收視率,讓傳媒工作者清楚知道大多數讀者或觀眾的偏好。久而久之,編輯會優先選擇、側重突顯最能吸引最大多數人或其目標群組的新聞,結果反過來進一步縮窄讀者或觀眾對現實的認識、視野。
有學者稱之為「框架化」(framing)。也就是說,讀者或觀眾只能通過一個有邊限的「框架」(frame)來認識世界;傳媒(包括新的社交媒體)在框架內所展現的,就變成讀者或觀眾所了解的所謂現實。這種對認識現實的限制不僅促成無知,而且導致無恥。
[Note 3]
在香港也不例外,關於名人的花絮、災禍、醜聞(例如吸毒或醉駕),傳媒通常會持續報導、深入跟進。至於有未成年人因販毒被捕,當然會負責任地(簡短)報導,但僅此而已。法庭在定罪後的判刑,少有提及;誰是毒品購買者更不會稽查。
傳媒因為讀者或觀眾對普通人悲慘事件較少興趣,傾向以淺層、即吃式報導草根市民不幸事件及少年罪案。直接後果是降低公眾對貧弱被欺凌的警覺、淡化公眾的道德意識,導致眾多社會問題因被忽視而不斷深化。
例如7月13日,警方「檢獲18包大麻糖、4張俗稱「毒郵票」的興奮劑紙……涉案毒品200元至1000元不等」。單是這種低濃度的毒品都已經是這樣的價格,可以想像那些高純度的可卡因之類的售價肯定很高,那些消費者當然不是普通學生,而是高收入者。在缺乏揭露並缺乏流傳未成年毒販的苦痛的情況下,富裕的可卡因消費者必然會繼續無恥地在那些秘密派對場所享受吸毒的興奮。
[Note 4]
一篇2020年香港大學博士論文(作者是 Kate Frances Ann Lowe),通過訪問51名有吸食可卡因習慣的外資企業派港職員,「揭露了香港隱藏的吸毒人群」(unearths a hidden population of drug users in Hong Kong)週末在酒吧區可以輕易買到可卡因,並完全忽視未成年運送毒品者的犯罪後果。媒體曾經做過類似的報導嗎?
[Note 5]
奧巴馬的憤怒與媒體對諸類弱者的較膚淺報導,揭示一個「真」相:
就是悲天憫人者少、幸災樂禍者多,而對弱勢社群漠不關心者更多。
也許真相的善惡,難以區分;但真相的美醜,卻明顯有別。
弱勢社群人數不少,除了誤入歧途的貧困青少年,還有趕不上科技發展的長者、教育程度較低的基層工人;更有錯用科技的電子遊戲成癮者、激烈競爭中掙扎的焦慮抑鬱者。他們的共同特徵之一是,正變得愈來愈孤立無援、自我放棄。
5月2日,在一份名為《我們的孤獨與隔絕流行病》(Our Epidemic of Loneliness and Isolation)的報告中,美國醫務總監指出「孤獨已經成為一種流行病,對個人與公共健康造成的損害 ……使罹患癡呆症的可能性增加 50%、中風增加32%,心臟病增加29%,嚴重性甚至比肥胖和缺乏運動相關的風險更大,會使過早死亡的風險增加近30%。」
[Note 6]
再次沒有例外,美國媒體僅簡單報導此事;正版新聞和公眾焦點,去了關注某荷李活明星外孫(19歲)吸毒致死事件。
香港綜合型報章可以連續多天高調報導某女歌星去世事件;每天卻僅僅是如常地簡短報導有人從建築物上墜落身亡,包括秀茂坪12歲女童自行墮樓送院不治、鴨脷洲12歲男童墮樓當場不治。個別案例也許不方便追查,但其背後的問題值得廣泛認真的關注。
[Note 7]
現實是公眾不在乎,傳媒當然不會花費資源去跟進。從這個角度來看,媒體沒有錯,有太多事情要處理的公眾(例如哪兒的咖啡味道更好)也沒有錯。
面對這樣一個
沒有對錯、
難分「善」惡,
但奇醜無比、
遍及歐美、
令奧巴馬噁心的「真」相,
香港政府繼兩元乘車優惠後,再創造另一個「美」景,為孤獨或被困隔的弱勢者提供幫助,組建社區「關愛隊」。
關愛隊是特首2022年施政報告中提出的政策。全港18區劃分成不同小區,廣納地區組織和團體成為小區隊伍。南區關愛隊4月30日成立,荃灣區關愛隊則於5月5日成立。截至6月底,已合共探訪或接觸超過2,000個長者戶及逾1,000個其他有需要住戶,為他們提供如緊急家居維修、協助網上登記政府服務等簡單支援。
此外,關愛隊現正準備幫助辨識社區隱形精神病患者,然後轉介個案。
[Note 8]
德國哲學家尼采 (Nietzsche 1844-1900)為人類在地球上存在的意義,提供了一個前無古人,迄今仍然後無來者的絕妙解釋,乃是只有人類能夠審美。例如日出,除了人類,沒有其他生物知道它有多美,並且能夠用不同的工具來描述它的美,捕捉這種美的景像,歌頌這種美的燦爛。
[Note 9]
人類既能審視大自然的美,亦能審視人際間的美。雖然能看到的「美」日漸減少,但只要仍有「美」的一天,人類就值得存在。當香港仍有「美」的一天,香港不僅值得存在,還可以作為全球的榜樣,邀請奧巴馬來港欣賞美景。
Notes
[Note 1]
2023 0624 Breitbart News
“‘Obscene Inequality’ Barack
Obama Blasts Media’s Wall-to-Wall Coverage of Missing Sub”
[Note 2]
2023 0623 USA Today
“In Amanpour CNN interview,
Obama talks contrasting response to Titan sub and migrant crisis”
"Right now we have 24 hour coverage — and I understand it — of this submarine, the
submersible that tragically is right now lost at the bottom of the sea,"
Obama said in an interview conducted hours before the U.S. Coast Guard
confirmed the deaths of the five passengers. "At the same time, right
here, just off the coast of Greece we had 700 people dead, 700 migrants who
were apparently being smuggled."
"It's made news, but it's
not dominating in the same way. In some ways, it's indicative of the degree to
which people's life chances have grown so disparate," he added. "It's
very hard to sustain a democracy when you have such massive concentrations of
wealth."
Wiki, 2023 Messenia migrant
boat disaster
https://en.wikipedia.org/wiki/2023_Messenia_migrant_boat_disaster
[Note 3]
Erving Goffman (1986),
“Framing Analysis”, Boston: Northeastern University Press.
https://www.amazon.com/Frame-Analysis-Essay-Organization-Experience/dp/093035091X
[Note 4]
2023
0713 《星島日報》
std.stheadline.com/daily/article/2538065/日報-港聞-警查-大麻糖-案-搗網上販毒團夥
(星島日報報道)上月25日凌晨,一對年僅2歲及4歲小姊妹,懷疑在天水圍寓所內誤食父親的「大麻糖」,不適送院救治,一度危殆其後轉穩定。警方經調查後,發現涉案「大麻糖」是小姊妹的父親經網上社交平台購買,至前日(11日)搗破一個網上販毒團夥,以及他們位於新蒲崗工廈內的毒品儲存倉,檢獲大批大麻類毒品,並拘捕兩男包括主腦。
元朗警區重案組第三隊案件主管督察區慧兒表示,行動中共檢獲306克大麻花、182支大麻煙油、18包大麻糖,以及4張俗稱「毒郵票」的LSD興奮劑紙。另外,警方在新蒲崗工廈單位內拘捕一名27歲姓陳本地男子,涉嫌販賣危險藥物;以及在南丫島拘捕一名36歲姓吳本地男子,為團夥主腦,涉嫌串謀販賣危險藥物。有關倉庫運作約一個月,涉案毒品200元至1000元不等,27及36歲被捕人分別報稱從事運輸及工程。
元朗警區總督察(刑事)戴玉麟譴責不法分子,將「毒品」包裝成普通糖果,令市民輕視毒品危險性。一旦小朋友不小心誤服,會有嚴重後果甚至死亡。他更批評將「大麻糖」帶回家中的人士,其行為罔顧家人安全,令人髮指。
[Note 5]
2020
June
A
Thesis Submitted for the Degree of Doctor of Philosophy at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June 2020
“Weekend
Warriors: Cocaine Use Amongst Privileged Expatriates in Hong Kong from an
Edgework Perspective by Kate Frances Ann Lowe”
https://hub.hku.hk/bitstream/10722/285992/1/FullText.pdf
[Note 6]
2023 0503 Yahoo News
tw.news.yahoo.com/美國警告孤獨是流行病-致死風險相當日抽15根菸-014422891.html
The U.S. Surgeon General’s
Advisory on the
Healing Effects of Social
Connection and Community
“Our Epidemic of Loneliness
and Isolation 2023”
https://www.hhs.gov/sites/default/files/surgeon-general-social-connection-advisory.pdf
[Note 7]
2023
0511 《星島日報》
std.stheadline.com/realtime/article/1924783/即時-港聞-珍惜生命│秀茂坪12歲女童高處墮簷篷-昏迷送院不治
2023
0515 《星島日報》
std.stheadline.com/realtime/article/1925766/即時-港聞-鴨脷洲豪宅12歲男童墮樓-當場不治
[Note 8]
2023
0709 《星島日報》
std.stheadline.com/realtime/article/1937916/即時-港聞-關愛隊︱截至6月底-荃灣及南區合共探訪逾2000長者戶
2022年《施政報告》宣布要在18區成立「關愛隊」,荃灣及南區率先就位,合共有80個夥伴團體為地區提供關愛服務。根據民政及青年事務局提交給立法會的文件顯示,兩區「關愛隊」自今年5月投入運作後,截至6月底,已合共探訪或接觸超過2,000個長者戶及逾1,000個其他有需要住戶,為他們提供如簡單家居維修、搬運、協助登記消費券等簡單支援。
zh.wikipedia.org/zh-hk/地區服務及關愛隊伍
2023 0620 《文匯網》
「關愛隊」助辨識社區隱形精神病患者
https://www.wenweipo.com/a/202306/20/AP6490b760e4b043f38635d00b.html
HK Government
Home Affairs Department
District Services and
Community Care Teams (Care Teams)
https://www.had.gov.hk/tc/public_services/district_services_community_care_teams/index.htm
[Note 9]
Wiki, Thus Spoke Zarathustra
https://en.wikipedia.org/wiki/Thus_Spoke_Zarathustra
wiki, Friedrich Nietzsche
https://en.wikipedia.org/wiki/Friedrich_Nietzsc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