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信報》文章(2017年9月22日A21頁)
《胡志偉 能否找一條活路給民主黨? 》
近期關於政治犯的討論及一些學生的情緒化言行,顯示民主黨必須檢視本身能否繼續作為一個具備政黨本質的組織生存下去。
戴耀廷說:「我們要更好利用政治犯的作用……有了珍貴的政治犯們,香港的民主力量只會變得更強大」 (《信報》9/9/2017) 。這段話的關鍵是有如獲至寶之意的「珍貴」一詞 ;東北案在囚者黃浩銘說:「若戰友可在我等入獄期間組織起來,也不枉我們在獄中受刑。假若我們都是這股『歪風』,就請成為『風暴』,擾亂貪腐秩序,破壞權貴安寧,摧毀所有不公義的制度吧!」(《蘋果日報》14/9)文中「不枉」一詞是對「珍貴」的呼應,可見他們的下一輪政爭運動,將以受阻嚇性判刑的青年人為先鋒,號召、鼓動同情者採取不妥協的態度抗擊政府。邵家臻議員就是其中一位:「所有有心人都需要學習『不識大體』,包括我自己」《信報》6/9) 。一些大學生進而公開建議香港獨立,也有人說「修補無效,不如就讓她撕裂」(《蘋果日報》13/9),正面挑戰一國兩制。
這類「獨立」、「撕裂」的辭藻與早期 「自決自治」、「自立成邦」等,都屬本土優先的論述,倘若簡要地與歐美右翼思想比較,可見兩者有頗多共同特徵(見附表) 。
附表: 比較歐美右翼及香港本土思想的異同
|
歐美右翼/白人至上
|
香港本土論
|
|
本族/國優先
|
本土優先
|
|
不歡迎某類族群移民
保持純種白人
|
不歡迎某類族群移民
擔憂港人被溝淡 #
|
同
|
過去抵制,但近年參加議會選舉
|
參加議會選舉
|
|
頗多仇恨言辭
|
頗多仇恨、侮辱言辭
|
|
要求極寬闊言論自由
反對政治正確
|
要求極寬闊言論自由
反對政治正確
|
異
|
減少社會福利
|
增加社會福利
|
|
厭惡某些宗教
|
沒有宗教歧視
|
# 中文大學社會學系教授蔡玉萍主力研究移民政策:「不能否認本港存在嚴重慨反移民情緒」。《蘋果日報》11/6/2017《20年增150萬新移民港人會否被溝淡?》
美國有條件成為一個右翼的社會,但香港完全沒有。民主黨向右轉不僅危害一國兩制,也將摧毀自己;假如黨內鷹派與強烈排外的本土論組織愈走愈近,會置曾經提出「特赦論」的胡志偉於險境。
民主黨源自1990年成立的港同盟,是一個人才濟濟,並願意實踐一國兩制的政黨。相較那種幻想藉幾位高知名度從政者參與數場選舉便能夠在一個中國城市獲得主權管治權力的政團,民主黨已經證明了自己是一個非建制、跨階層、長期踏實關切民生的政黨,多年來在我們這個多元開放、求同存異的香港社會內,跟其他政治組織, 包括建制團體,有競爭有妥協,推動「政」、「治」平穩發展;更難得的是成功送交羅致光出任勞福局局長,把自己確立為一個有認真參與施政、進入決策核心意願的政黨(《信報》20/10/2016 拙文) 。
要是胡志偉提出特赦論純粹是個人意見,則顯示他具有潛質成為一位思維可以超越道德、法律規範的「尼采 Over-man」,是繼司徒華後另一位難能可貴的優秀領導者(不是經常說震驚的那種領袖) 。作為主席,他至少有三件事要辦,才能為民主黨找出一條活路。
首先,他必須說服黨內鷹派與本土論組織割蓆。參考德國理論家施米特
(Carl Schmitt 1888-1985)
的解釋,political 是辨別朋友或敵人的思維、行動的表現。一個政黨
(political party) 如果敵我不分,即喪失其本質, 成為利益團體云爾,民主黨的朋友是堅定支持一國兩制的同路人,民主黨的敵人是力圖破壞一國兩制的迷路者。
第二,胡志偉須組織成員,實際研究政策課題,系統地進行數據分析,清楚分辨每類問題是源於施政制度的缺陷,還是全球政治商業環境的變化,從民主黨的角度、觀點與其他支持一國兩制團體進行民生政策綱領辯論,切磋砥礪,培育像羅致光這類高質素決策者,加入政府;避免再有「大腿打釘記者會」、「游衛兵」 這類胡鬧事件。
第三,跟關係良好的教協認真審視教師培訓政策。9月初一位中六生以「學習做一個不夠體面的人」為題,講年輕人應擇善固執、不識大體,並鳴謝幾位老師,使人感到奇怪。記得年幼時師長教誨:探望親友要購備手信,親友來訪要掃舍整衣,這種體面稱為禮貌尊重;古代農民雖然家貧,成親時禮金禮餅禮服不缺,這種體面稱為重視誓盟(《禮記》更詳細);奧運開幕儀式盛大,這種體面稱為促進體育精神。參加葬禮不歡呼作樂,這種識大體稱為弔喪苦恤;小不忍則亂大謀,這種識大體稱為深謀遠慮;孫文讓袁世凱當選為大總統,這種識大體稱為大局為重。為何老師現在不教這些非常基本的文明知識?
求學時期的中學生,固然要學習心懷公德、推己及人,但是各類政治經濟社會制度孰優孰劣,還需要長時間以多元、開放態度去學習。例如,法國總統最近提出巨靈
Leviathan 類比歐盟管治,被視為挑戰「人民主權」這個概念[註] ,中學生能明白嗎? 能怎麼樣擇善固執? 沒有理智的下一代,一國兩制沒有生存的土壤;沒有一國兩制,民主黨也沒有生存的時空。
在十字路口忐忑悒惙的民主黨要活下去,唯一的方法是成為一個真正的政黨,一個有參與聯合施政意願的政黨,協助多元開放、求同存異的香港優勢延續下去。
[註]
Thierry
Meyssan, “According to Emmanuel Macron, the days of popular sovereignty are
over”, Sep 5, 2017.
Reference
《信報》2017年9月9日
戴耀廷《香港有了政治犯》
www1.hkej.com/dailynews/commentary/article/1653417/香港有了政治犯
《蘋果日報》2017年9月14日
黃浩銘《組織才是力量》
《信報》2017年9月6日
邵家臻《不識大體的人和不識整體的政府》
www1.hkej.com/dailynews/commentary/article/1650614/不識大體的人和不識整體的政府
《蘋果日報》2017年9月13日
練乙錚《氣短集:修補無效 不如就讓她撕裂》
《蘋果日報》2017年6月11日
《20年增150萬新移民港人會否被溝淡?》
《信報》2016年10月20日
許劍昭《請民主黨考慮加入特區「聯合政府」》
Wikipedia:
The Concept of the Political
《香港01》2017年9月2日
《開學日-中學生致辭-學做一個-不夠體面的人-片段逾萬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