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September 30, 2019

榮光歸搗毀港鐵及商場者? 天佑跳閘學生?


我的信報文章(2019101A25) 足本

榮光歸搗毀港鐵商場? 天佑跳閘學生?

***
本文原版明確地批評一些基督教徒積極參與領導這場針對港府的暴力運動
***

天佑香港願榮光歸香港是近期在街上常見的貼紙海報標題這些祝代表信仰迷信還是別的東西?

長期自信獲得天佑的美國(God Bless America) 八月底宣布2003年一直被拘留的59/11襲擊疑犯將於被關押18年後的20211首次進入司法起訴程序(至少有558人曾經被拘留在關塔那摩灣,至今仍有40人被囚從未被起訴過)

華夏文化的信念是天地不不語怪力亂神所以特區政府不會自以為有所謂的祝福,任意妄為;對不會接受極少數揮動美國國旗賣國賣港的人建議採用所謂的美國人權標準

故此香港居民不用擔心鄰居可以輕易購買擁有槍械毋須憂慮會模仿美國拘留疑犯18年後才予以起訴或監控全民(詳見斯諾登(Edward Snowden) 所描述的美國情況)
[Note 1]

回顧香港不怎麼有所謂的天佑洋人、華人在二戰期間,不分宗教種族都要承受三年零八個月的苦難(奸除外) 1972年發生六一八雨災觀塘區翠屏道木屋區及香港島半山區旭龢大廈先後發生山崩及大廈坍塌,造成共156死、117

此地在1900-20年代出現嚴重的鼠疫(堅道的醫學博物館前身是香港細菌學檢驗所展示相關的資料數據) 一個世紀後2003一種新的冠病毒在這裡肆虐(世界衛生組織稱SARS病毒)

一首以「榮光作為重點的歌曲最近經常在許多公共場所被頌唱,包括有空調的大型商場儘管創作者引用數個古文出(使用網上搜尋器可輕易找到) 但是這個詞實際上很少在香港文學中出現,除翻譯成中文聖經(路加福音 19:38:「奉主名來的王是應當稱頌的!在天上有和平,在至高之處有榮光!」《約翰福音1:14) : 我們也見過他的榮光,正是父獨生子的榮光)

顯然,歌名是藉榮光的宗教象意義作為賣點,便於信徒了解並接受;某堂區更於未獲得許可下改用《願榮光歸香港》作為禮成詠(事發後辦公署發通告不認同)
[Note 2]

天佑的意思是希望某些人免於災難兇惡或邪魔的傷害

榮光的作用是某些人的行為正當化把這些人神聖化

抗爭組織的領導應用天佑榮光這類信念,將已經植入支持者腦海的正邪道德觀(詳見拙文仇警賴得鐘 與 焚燒拾荒者紙皮的人86信報)層層深化。

一方面由於示威者要跟邪魔的」特區政府搏鬥,為此要天佑這些所謂真正代表香港的抗爭

另一方面,由於要神聖化違法、欺凌的行為故此務必把榮耀光環置施暴者的頭上

可是,出自這批期望得到天佑的抗爭者之口,是鴆毒的詛咒、刻薄的髒話,並且重複不繼。

因為仇恨詛咒別人不是什麼新鮮事例如打小人這種做法在香港已經持續百年但除少數無知者信以為真外,大多數人都知道詛咒只是一種迷信
一種低級次文化

遺憾的是,今天許多學生大學畢業生現職教師通過社交媒體參加群眾集會都用詛咒方式來表達仇恨宣洩不滿

紀律部隊宿舍外常見的做法是首先有人帶頭高聲嚷黑警,然後群跟著喊死全家。當面對不同意見的人時,髒話不於耳。

研究為什麼人們詛咒、髒話的心理學家Timothy Jay提出腦神經-心理-社會理論(詳見Why We Curse 2000) 此理論及其後許多研究均顯當控制感情的右腦生負面情緒,但管理邏輯思維判斷左腦及前額葉不能予以抑制從以遵守社會規範禮節時,人便會爆粗詛咒

長時間負面情緒主宰,不僅會導致心理抑鬱,還會削弱左腦學習及分析能力
[Note 3]

不斷重複激烈煽情的詛咒式口號,抗爭領導者使群處理謊言過濾謠言的左腦及前額葉運作能力大程度大範圍地削弱即使荒誕無稽的傳言也可以動員數百人按其指令行事

近例是荃灣發現浮屍一名電話騙案被告雖然家屬清楚交待死者不是反修例示威者,並非「被自殺」但傳言竟然能聚集百數黑衣市民到指定的地方燒衣拜祭獻花
[Note 4]

天佑詛咒髒話,就像硬幣的兩面被一些有基督教信仰穿上宗教外衣的抗爭領導者靈活地利用,受害最大的人是青年學生。

劉業成出任新開設職位副處長(特別職務),於919日向警隊發出部信件:
這幾個月,讓香港人看見香港很多非常醜陋的事情。香港一些人(政黨、議員,宗教,傳媒,教育及社工界)過往利用空泛口號去達到其政治目的及利益。近幾個月,他們變本加厲,不擇手段打擊香港政府的威信,不理是否嚴重的傷害整體社會,不分青紅皂白,公然支持暴力,向學生宣揚令人震驚、錯誤、仇恨的政治思想,煽動還在成長的學生參與示威、暴力、仇警行動。最令人憤慨是借新聞自由為藉口,公然做假,或斷章取義,扭曲事實,全力煽動仇警,破壞、撕裂香港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Note 5]

在右腦過度活躍、負面情緒澎湃、左腦機能緩鈍、邏輯思維呆滯、違法有天佑搗毀的影響下,「跳閘」「破壞」帶來平日難得官能刺激

近例是919日沙田多名中學生跳閘對批評路人噌斥指罵港鐵職員
922日,再到新城市廣場聚集,高叫口號、唱榮光歌,像孩子般玩火車穿過隧道踐踏國旗;接著騷擾店舖、搥毀商場港鐵設施。不僅自以為獲得天佑的學生玩得痛快,自以為充滿榮的成年人也看得痴迷。
[Note 6]

(在一所教會學校)唸小學三年級時跟鄰座的同學有有笑在小息時跟大夥玩一號報告總司令「紅綠燈」。不數月他沒再上課,老師他病了及至四年級開學,他再次出現,但在三年級那邊手持拐杖排隊,因為患了小兒麻痺症。小息時他要像其他患者一樣,留在課室。現在學生有能力跳閘是因為科學,不天佑

天地雖然不,但在大自然,所有生物都具有破壞力和創造力。海狸會用鋒利的門牙咬斷樹木,作為建材構築水壩,形成池塘,並在池塘中建立。這種破壞是為了創造、建設。憑藉一個腦一雙手,通過具意義的破壞有效益的創造,人類文明向前走。

曉得自強不息陶冶性情的人,不會畏懼詛咒,亦毋須依靠甚麼天佑

Reference

[Note 1]
NPR, “Trial Date set for Khalid sheikh Mohammed, 4 others charged in Sept 11 attacks”, Aug 30, 2019.
For the first time, a U.S. military court judge in Guantánamo Bay, Cuba, has set a trial date for Khalid Sheikh Mohammed and the other four men charged with plotting the terrorist attacks of Sept. 11, 2001.

NPR, “In permanent record, Edward Snowden says exile is an endless layover”, Sep 13, 2019.
For Snowden, this mass collection of the data on U.S. citizens was a gross violation of privacy. He surreptitiously copied evidence of the programs, fled to Hong Kong in May 2013 and shared it with several journalists.
"I was resolved to bring to light a single, all-encompassing fact: that my government had developed and deployed a global system of mass surveillance without the knowledge or consent of its citizenry," Snowden writes.

[Note 2]
信報919 時事脈搏
www2.hkej.com/instantnews/current/article/2254438/天主教教區%3A不認同反修例歌作禮成詠
本港天主教堂區某堂區於上周六(14)提前主日彌撒中,不採用聖祭禮儀慣常用的聖歌,而改用一首反修例歌《願榮光歸香港》作為禮成詠。
香港教區主教公署秘書長辦公署日前發通告,指教區雖肯定該主禮司鐸及參禮信眾,對香港社會目前動盪局勢的深切關懷,卻不認同社運歌曲適用於聖祭禮儀。
教區呼籲,堂區的司鐸及禮儀小組,務須切實遵守有關禮儀和聖事的訓導

[Note 3]
Timothy Jay (2000), “Why We Curse: a neuro-psycho-social theory of speech”, Philadelphia/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

[Note 4]
星島日報 2019-09-24
std.stheadline.com/instant/articles/detail/1098599/即時-香港-荃灣28浮屍男詐騙案缺席聆訊-黑衣市民公園燒衣拜祭獻花

[Note 5]
星島日報 2019-09-28
std.stheadline.com/instant/articles/detail/1101314/即時-香港-修例風波-回應黑警論-劉業成向警隊發信全文

[Note 6]
2019/9/19 — 20:41
thestandnews.com/politics/沙田人鏈-中學生跳閘-新城市一度有人打鬥/

2019-09-22 22:01
hk01.com/社會新聞/378076/9-22沙田-重組新城市衝突6小時-黑衣人毀商場-警武力驅散


Thursday, September 19, 2019

從兩婦欺凌孤客、教會門衛協助暴徒到〈緊急法〉


我的信報文章(2019918) A16) 足本
從兩婦欺凌孤客教會門衛協助暴力分子緊急法








從 兩婦欺凌孤客、教會門衛協助暴徒《緊急法》



在攝機前,兩名婦人明目張膽禁錮一位批評毀壞地鐵站設施行為的中年女士,讓其他示威者不停地責難她,喊她上大陸[1]

另有一群戴口罩黑衣人於扔汽油彈、搗毀交通燈後,走進一棟樓宇(電視字幕記現場人聲)…入教會要棄置裝備(旁述)換衣服 [2]
    
為何即使是普通婦也無視法紀,欺凌持異議的女士?

為何有人開門方便違法者在教門外(那位門衛不代表教會立場) 棄置犯罪證物、然後往樓上更衣?

本文分析近期常見的破壞性小組行動模式,討論這種以身試法的政治行為提出兩項可實施《緊急法》前考慮的建議

96日,一位中年女士在旺角地鐵站,由於批評黑衣人搗毀驗票閘機(turnstile) 先被約10名男女包圍,然後被兩名沒戴口罩、相貌善良衣著平凡的婦推到牆邊,攔着不得離開,讓數名年輕人繼續罵她;讓出空間方便黑衣人開始各種設施射水

其間,中年女士曾經尋求一位外籍女記者幫助擺兩婦,但也許該記者不懂,或選擇中立,沒有推推拉拉10分鐘後,鏡頭顯示兩婦一左一右押着女士離開現場

參考許多其他在地區或港鐵站的違法事件過程,示威者通常以三種不同打扮、外表為一組出現。第一種是戴口罩、穿黑衣、有各類裝備的施暴

第二是穿色背心看起來像記者的人。香港記者協會201996聲明: 「本會從未要求記者必須配備記者證才可以採訪」;理據在真正享有新聞自由的地方,任何人都可以當記者(記協facebook 92日引述港大甄美玲文章)
[Note 1]

第三是穿普通服飾看起來像路人或街坊的男女

當警員對陣時像記者的人會用不同方式拖慢警方的行動。當者被捕時像路人或街坊的男女會大聲罵警並要求釋放

當個別路人乘客批評(或港鐵員工阻止)像路人或街坊的男女便會走到前排組成包圍圈大聲反駁;像記者的人會在外圈拍照,盡可能防止其他人介入

這些像記者的人還有另一個功能98日,電視新聞報導屏幕顯示,一群戴面罩的黑衣人在銅鑼灣進行破壞後,跑到一棟樓宇,有人用指揮語氣入教當黑衣人魚貫入門時,數位身穿背心的人站在地面。「換衣服」後一群年輕人跑下樓梯由穿背心的人護送再出發

「人不可貌相」這句老話真管用。相貌善良平凡何以不僅僅是認同施者毀壞地鐵設施,還要聯合其他人野蠻地以眾凌寡?何以一些倡愛與和平宗教信仰者會幫助者移形換影避法律責任?

哈佛大學醫學院一座教學講堂的牆上多年來裱掛數以十計史上傑出校友(包括諾貝爾獎得獎者)的肖像。最近因為一大群學生表示肖像白種男人的臉使他們感到不安噁心因為所有校友的傑出成就都發生在女性和有色人種無法接受教育的時期。於群情洶湧下,校方被迫移除所有肖像。

事件引發激烈的爭論。評論員Rod Dreher表示,當今許多人,尤其是受過良好教育的年輕人,普遍持有一種否史的態度曾被學生問為何須要研習但丁(Dante 1265-1321) 因為但丁思想出自種族主義和性別歧視盛行的時代;另有兩位墨西哥古典音樂演奏家兄弟近日表示會停奏原因是人創作古典音樂不代表他倆
[Note 2]

在反智(詳見拙文「反智」禍教育 害社會信報 20161027A19)嚴重自我中心於短期或即時取得效果等等思維的影響下在讚揚自由任意的社會出現一種高度排性的文化思潮(如追求感官刺激的「活在當下,不受過去/未來所引導」不求天長地久,只求曾經擁有未來在現在」等)

政治學者 Joshua Mitchell描述這類劣質文化下滑到一個新低水平並稱為「債務點」(Debt Points) 。簡言之就是這類人覺得政府制度(稱 as Transgressors)史中做了無數的惡行,欠當代人(as Victim)所想要的東西,如果不立刻償還,他們就有權否定過去摧毀現在(詳見National Affairs Summer 2019)
[Note 3]

這類劣質文化以不同的話題口號形式在推崇自由任意社會中出現包括美意大利比利時而香港也不例外。

感染的青少年覺得社會欠了自己;感染的成年人(尤其是相信原罪的人) 覺得自己()欠了青少年這類人港府及地改善人民福祉的驚世實質成果

一旦有機會出現加上有人煽動激進的人會縱火毀壞公物(例如象集體成就地鐵,機場,道路) 的人會對這種破壞行為予以體諒甚至故此有普通婦教會門衛協助

不及時停止情況會變得更糟港府必須珍惜所有愛國愛港者悍衛其人身安全及貢獻

止暴制亂的建議一,是行使《緊急法》(2)(2)(g) 條款,立法要求,當警察以防暴裝備執行工作,只有具備合資格(香港或境外有至少三年日或週報導新聞) 註冊媒體記者證(由港府新聞簽發),才可在現場採訪,並穿指定服飾(藍背心);其他逗留者是參與非法集結。


二,是行使《緊急法》(2)(2)(b) (g) 條款,設置特別法庭,審判在暴亂發生時,<>凌或傷害阻止暴力的公民(港鐵員工、乘客) <>所有其他暴力罪行擁有外國護照和居留權的疑犯;如罪名成立,罪犯30驅逐及遞解離境,終生不得再踏足香港。

****** I amended the 2nd suggestion before submitting the draft the HKEJ for publishing.   My original idea about this suggestion was as follows:

二,是行使《緊急法》(2)(2)(b) (g) 條款,設置兩個特別法庭,分別審判在暴亂發生時,<>凌或傷害那些阻止暴力的愛國愛港公民(港鐵員工、乘客、路人) 的行為<>所有其他相關暴力罪行
如罪名成立,擁有外國護照和居留權的30驅逐及遞解離境,終生不得再踏足香港。
[Note 4]

[1]
東網電視96日直播
視頻時間4:45:29-4:55/7:42:20

[2]
無線電視98日新聞報導
news.tvb.com/story/5cc5f2c6e603832c68bee8b7/5d751133e60383543f44cd1d/示威者破壞多個港鐵港島綫車站-警方銅鑼灣施放催彈驅散
視頻時間2:58-3:07/3:39

----------------------------------------------

Notes for Editor

[Note 1]
2019096
hkja.org.hk/聲明/記協澄清有關「雙重標準」的指控/

記協澄清有關「雙重標準」的指控


本會留意到地《人民日報》在其官方微博發表文章批評記協「健忘」及「雙重標準」,指稱本會早前曾在聲明提醒記者採訪時展示記者證件,但及後在92日一篇文章又指,不宜要求記者在採訪時,必須配備認可的記者證,否則香港無法享有真正新聞自由。
本會於92日在Facebook專頁分享的文章,是轉載自其他媒體已發布的博客文章,作者為本地法律學者甄美玲博士。一直以來,本會亦有在Facebook專頁及記協官方網頁,分享與業界相關和感興趣的消息以及文章。
記協認為,不論是本地記者、外地媒體記者還是地媒體記者,採訪時應盡可能應受訪者或活動主辦者的要求,提供身份證明。而就特殊情況,例如近日的大型示威活動,我們建議記者應清楚展示其記者證件,以便市民或警方辨認,減少誤會。然而,本會從未要求記者必須配備記者證才可以採訪,因此不存在「健忘」或「雙重標準」。
香港記者協會聲明
2019
96


香港記者協會Facebook 2 September 01:56

疑問一:真/假記者;合法/非法採訪?
眾新聞 CitizenNews
撰文: 甄美玲甄美玲:香港大學法律學系客席副教授
疑問一:真/假記者;合法/非法採訪?
發佈日期: 30.08.19 | 最後更新: | 2019-08-31 11:46:38
hkcnews.com/article/23206/記者-新聞自由-逃犯條例-23215/疑問一:真/假記者;合法/非法採訪??fbclid=IwAR3VyPPALKDloT9tJBEiBRjwLv04EJjKHVY6hM57XRP0Tqsf_VI3wDKRu5g
在真正享有新聞自由的地方,任何人都可以當記者,包括一個人開辧一份報章,由自己出任記者,並採訪和報道新聞,執政當局並不阻撓。在香港,開辦報刊不需經過政府批准和領取牌照,只需填妥註冊表格,繳交一千多元,便完成登記手續,詳情見:《本地報刊註冊條例》第718; 以及《報刊註冊及發行規例》。香港有各式各樣的報刊,一些是公開發售,一些是免費派發;亦有大學學生會的報刊,以及大學生的實習報章等。


[Note 2]
The American Conservative, Rod Dreher, “Ressentiment as Religion”, Aug 27, 2019.

Jeffrey Flier, Twitter, 12:58pm, 12 Apr 2019
Harvard University Distinguished Service Professor and Higginson Professor of Physiology and Medicine, formerly Dead of HMS.
When I last lectured in ⁦@BrighamWomens⁩ Bornstein auditorium, walls were adorned with portraits of prior luminaries of medicine & surgery. Connecting to a glorious past. Now all gone. Hope everyone is happy. I’m not. (Neither were those I asked- afraid to say openly). Sad.


[Note 3]
National Affairs, Joshua Mitchell, “Why Conservatives struggle with Identity Politics”, Number 40 – Summer 2019.
Joshua Mitchell is a professor of political theory at Georgetown University and a Visiting Fellow in American Political Thought at the B. Kenneth Simon Center for Principles and Politics at the Heritage Foundation.

[Note 4]
Cap. 241 Emergency Regulations Ordinance
《緊急情況規例條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