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July 23, 2017

北韓與傳媒現形記

我的信報文章(2017722 A15頁頂)

北韓傳媒現形記


麼北韓這麼憎恨我們? 多美國人提問終於有一份主流傳媒新聞周刊The Intercept不約今年5勇敢地送來一篇調查記錄式持平新聞報導[1]

這兩篇文章坦率沉痛地告訴讀者: {} 在長達三年韓戰中(1950-3),美國在朝鮮投擲了635,000噸炸藥,其中包括32,557噸燒夷彈(napalm 一種焚森林黏貼式燃燒液體)美國在二戰的整個太平洋戰爭期間只投擲了503,000噸炸彈

{} 美國地毯式轟炸所有北韓城市造成2300萬平民死亡佔北韓人口20(納粹德軍奪取了277萬非猶太波蘭人的生命也是波蘭人口的20)

{} 美國空軍炸掉所有農場工廠醫院,甚至水壩一名B-29轟炸機飛行員在退伍軍人組織 Veterans For Peace 回憶說:轟炸水壩是一場黑夜任務那時候他只知道目標位置,但完全不知道是麼建築物事後才知道是用於灌的水壩;再一段時間後,當他讀到1944年納粹德軍在荷蘭轟炸水壩,被紐倫堡法庭確認為戰爭罪行 (war crime) 才驚覺自己不知不覺中犯了戰爭罪[Note1]

可怕的事情多年來少被美國主流媒體報導深入研究學者少20093月,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授 Charles Armstrong爬梳國防部案後學術期刊Asia-Pacific Journal 發表文章指出韓戰的轟炸規模巨大北韓平民死傷極嚴重[Note2] 但沒有主流媒體引用文報導(直到2015年才有網媒Vox.com) 20107月芝加哥大學教授 Bruce Cumings 出版了一本關於韓戰的書,論證美國的行為不道德只有紐約時報通過書評這種形式簡單介紹他的論據[Note3] 20153月,前華盛頓郵報記者Blaine Harden 出版了一本關於北韓的書郵報讓他發表一篇短文簡略提及美軍轟炸規模北韓平民傷亡情況開始嘗試解釋為何大量北韓人對美國心存怨恨[Note 4] 唯一吸引較多人注意的1999美聯社報導老斤里良民虐殺事件[Note 5] 但主流媒體只關注這一特定事件,從未對整個韓戰進行任何調查式

反之醜化妖魔化北韓政府和軍隊的文章數以千計,除了分化南北韓,推動前總統李明博(2008-13) 放棄沿襲了近10年的陽光政策 (經濟合作方案) 更支持美軍加強在該地區的力量使北韓感到危在旦夕的威脅

北韓故事告訴我們不管媒體怎麼樣批評本國政府但在國際層面西方主流媒體總以國家利益優先自由人權等口號淪為攻擊其他國家的武器

部分香港媒體工作者沒有查閱史事實盲目追隨西方媒體語調,照字搬紙;一些少不更事評論員輕易用專制獨裁等言詞批評北韓[Note 6] ,引導讀者以為北韓是一個邪惡國家倘若多點了解參考持平觀點我們會發現北韓在香港是一面照妖鏡讓那些沒做功課或動機不良的傳媒工作者現形;所謂後真相更是一個自欺欺人傳媒反映報導的事實從來都是一幅不完整的拼圖

反對北韓家族式父傳子的政治權力繼承制度,亦不贊同其某些治政策,但佩服平壤政府能夠成功使北韓成為一個獨立主權國家欣賞它六十年來的經濟技術成就並非常尊敬那些數以千計的北韓孤兒寄養前東德和其他東歐共國家家庭長大成人後返回國家努力作出貢獻

北韓對美國的敵對態度主要是後者數十年一系列不當的政策所造成化解的責任在於華盛頓,而不是北京美國用這樣那樣的理由把責任推向中國要求中國壓制北韓是不公平和不合理的也違反了周恩來總理批示中國一貫施行的不干涉別國內部事務外交政策

事情發展到現在,南北韓形勢已經很清楚無論是核彈還是古老十八代的原子彈只要把一枚扔到南韓或日本沒有一個美國總統可以撫平美國公眾的情緒解釋為何美國政府沒有提前撤回分別派駐南韓的28,500日本的47,000 軍事人員(特朗普在2016年11月已經用軍費作為藉口說要從南韓和日本撤兵)

因此,美國為了避免尬地撤搶先攻擊,要談出一項和平協議反映美國決策者想法的期刊之一The Atlantic發表一篇長文(七月/八月號:英文原版7000字,中文譯本13000字):朝核困局:當今最棘手的問題 — 對付朝鮮無上策可言,只有下策與下下策之分結論是美國即使不情願必須採用下下策:接受現實很有可能是最終的選擇,因為在朝鮮問題上,沒有任何好的軍事解決方案。儘管想到金氏王朝有能力對美國實施核打擊會很讓人恐懼,但接受這一現實,比目前的現也差不了多少[2]

最新消息是首爾政府表示,願意與北方舉行軍事會談,緩解緊張局勢。南韓紅十字會提議討論安排韓戰分離的家庭團聚事宜。

冤家宜解不宜結。北韓已經具備了在談判桌上所需要的議價能力,更多媒體報導韓戰史實美國政府和輿論會很快承認並接受最佳的解決問題辦法是讓韓國人以自己的方式和平解決自己的問題。

寄望年輕的傳媒工作者分析員學者放棄使用自由人權這類快餐式盧梭標準去分析政治現象不妨考慮採納尼采的史觀去了解現實的存在原因否則愚昧無知的醜態遲早會被照妖鏡現形


[1]
201754新聞周刊
What war with North Korea looked like in the 1950s and why it matters now
Mehdi Hasan, “Why do North Koreans hate us? One reason — They remember the Korean War”, May 3, 2017.

[2]
20177 The Atlantic, “How to deal with North Korea”
朝核困局:當今最棘手的問題:對付朝鮮無上策可言,只有下策與下下策之分

Further reference for readers

[Note 1]
Chuck Overby PhD, “B-29 Operations in the Korean War, 1953”

[Note 2]
2009 March 16
The Asia-Pacific Journal: Japan Focus
Charles K Armstrong
“The destruction and reconstruction of North Korea 1950-1960”

[Note 3]
2010 July 21
“Carpet-bombing falsehoods about a war that’s little understood”

[Note 4]
2015 Mar 24
“The US war crime North Korea won’t forget”

[Note 5]
Wikipedia, “No Gun Ri massacre”

[Note 6]
端傳媒: 北韓時間
曾志豪: 北韓真面目 2017624






Sunday, July 16, 2017

曖昧的「民間自治」、曖昧的知識分子

我的信報文章(2017714A20) full version

回應柯衍健:曖昧民間自治曖昧知識分子

新力量網絡(新力量)研究員柯衍健20年來中央、港府與市民未能共同進退,反映一國兩制未能帶來有效管治。議在文化新技術糧水三方面,讓關心社會的團體…主動介入公共事務的民間參與…以民間自治來回應不同的政策問題和挑戰。(香港未來需要民間自治(信報27/6/2017)

乍看民間自治以為是類似1789年法國革命後或1871年的巴黎公社;細看是倡議自耕自食露天市集(新力量網頁插圖) 自學自創的生活方式但文章末部突然說:學民思潮是高度組織化的學生團體…懂得設立清晰的目標、清楚的部門分工、有效的決策機制。

拐一個彎改一個名用民間自治向公眾推銷倡議自決學民思潮十分曖昧柯衍健到底是支持自決,想幫助學民在港獨聲音式微情況下尋求突破;或是根本不支持自決,但嘗試找一種新的發展方式予學民?

環顧四周大量公共知識分子包括學者評論員媒體編輯記者港獨的態度都有某種程度曖昧,旺角暴動(三人因暴動罪成判囚,故稱之為暴動) 最能突顯這一點。而新力量成員代表性例如副主席楊庭輝這樣:旺角爆發騷亂後,有頗多朋友責怪筆者迄今仍沒有就事件表態。不過,在政治哲學上,非政府持份者使用武力是否合理?實屬無窮無盡的辯論。(《阻港府胡鬧 和派有責20/2/2016)

陳智傑:姑勿論大家如何評價旺角騷動,擺在眼前的現實是,類似的勇武抗爭已經在香港落地生根。不管你認同或不認同勇武派,他們總可讓你的政治工程、政策和日常運作火頭處處。(《旺角騷動預示群眾運動褪色16/2/2016)

立場明確的只有周日東:再次重申,筆者無意為港獨背書 (壓迫愈大 離心愈大22/3/2016) 主席呂大樂於嚴正譴責暴力後,着本土思想:年輕一代的焦點則在於…文化與身分認同…(《年輕人看一國兩制:追求另一種生活方式 5/5/2017) [註一]

我認為不單是年輕一代中年知識分子同樣有呂大樂文化與身份認同的苦惱

心理學和社會學一向都有研究自我 (Self) 他者(Other) 之間的自1990年起影響無遠弗屆亨廷頓文明衝突論9/11事件吸引了一些政治學者深入探討身份政治

這些研究二戰後歐美主流自由主義知識分子從政者,或出於善心或因為政治利益積極地推動自由平等民主人權等價普世化(Liberal Universalism) ;除了批評其他政府專制,也矮化了其他文明體系不符合西方標準感到有使命和責任拯救改變他們逐漸形成西方/其他(West/Rest)我們/他們(us/them)自我/他者身份性對

這種對立使西方知識分子不願也不能理解他者的觀點體恤他者的局限對方反擊更會誇大他者的本性(Otherness)  他者塑造為敵人例子包括哈佛學者Michael Sells論證亨廷頓和大批學者如何選擇性地闡釋伊斯蘭文明把穆斯林他者化(2003);英國學者Neil MacMaster論證法國人如何阿爾及利亞移民他者化(2003);挪威學者Iver B.Neumann論證西方自由主義者如何俄羅斯他者化(1999);美國學者James Shanahan Michael Morgan論證電視劇如何透過性別種族刻板印象(stereotypes)把價值觀和信仰不同者他者化動用英雄的暴力來解決分歧(2017)…最終造成近20年全球血腥的文明衝突,由於所謂落後野蠻的文明(伊斯蘭、俄羅斯、中國)屢勸不改且日漸壯大促成西方社會右翼思維冒起反對造成自由普世主義政策要求家自掃門前雪以我為主以我為先…

香港沒有類似的研究但到可見一些公共知識分子教師年輕人也因為受自由普世主義影響加上儒家君子小人論牽動刻意以求異不存同態度通過報章電視電台網上論壇學校課堂等把中央政府人民他者化,例如普通話」講甚至用(新力量成員王慧麟尤其突出);他寫體字我寫正體字;不文明禮樂崩壞是蝗蟲有禮守秩序(但繁忙時段乘地鐵時後揹大背囊前掌智能手機大模斯樣佔用兩人空間);以排他性極強的態度狹隘地聚焦在所謂土價更因為欠缺宏觀視野,無領會國家現時管治哲學中「抱法處勢」和生命政治優點[註二] 

近兩年,更有激進的右翼港獨用某些條件(例如粵語口音不標準) 把部分港人者化,引發評論員志森教育大學研究員王潔瑩討論「誰是真.香港人」,情何以堪?

目前,胆大(右翼)者要求以我為主的港獨以我為先自決;審慎(自由普世主義)者則進退兩難一方面要面對現實另一方面同樣他者感覺言辭隱晦態度曖昧但暗中港獨推波助瀾他們除非用非儒角度重讀國學習百家思想接受多元文化否則很難消除普世唯我獨尊的迷戀,亦無法擺退兩難困境

所有立場鮮明者得我們尊重因為大家可以通過公開嚴肅的辯論讓公眾加深了解港獨的本質最可怕的是曖昧者而非、白馬非馬美麗包裝論調避過公開辯論吸引群眾支持

早兩三代長輩耕田打井縫紉織衣自烹自飪騎自行車鄰里守望相助仍然歷歷在目國人向有民間自律保的樸實文化柯衍健香港承傳這優良的國家傳統得讚賞但扯至自治學民,則不知所云

[註一]
文摘或多或少有斷章取義請讀者讀原文

[註二]
請參考本土派錯讀華夏文化 (信報 22/3/2016) 及其他拙文

Notes for reference

[1] Emran Qureshi and Michael A Sells, “Introduction: Constructing the Muslim Enemy”(p.1-29), and
Neil MacMaster, “ Islamophobia in France and the ‘Algerian Problem’ (p.288-309),
in Emran Qureshi and Michael A Sells (eds)(2003), The New Crusades: Constructing the Muslim Enemy,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New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2] Iver B. Neumann (1999), “Uses of the Other: ‘The East’ in European Identity Formation”, Minneapolis: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

[3] James Shanahan and Michael Morgan, “How TV cultivates authoritarianism – and helped elect Trump”, June 9,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