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July 8, 2017

中小學改革從不均等分配資源開始

我的信報文章(201778A21頁頂)

中小學改革從不均等分配資源開始


Please note that it is my another article which stipulates again my differentiation between  'equal opportunity' and the general concept of 'equality'.   I support the former but disagree with the latter.

While some Enlightenment philosophers believe in equality and some pre-birth rights, I tend to agree with Nietzsche that life is to be defined by a human himself without pre-birth this and pre-birth that.   It is an artistic creation for this human being to define his own concepts about, say, Truth and Reason. Sadly, I know, many people fail, and that is why 'slaves' are  everywhere.   The goal of education is to help everyone achieve that artistic creation, but there is no guarantee (Life is very often unpleasant and most people cannot escape from Nietzsche's Nihilism).  Those who have not failed should somehow try to improve education through unequal distribution of resources to help the weak, for 'equality' of everything will only enslave everyone.

Here is my article:

試想想如果一名Band 2 (第二組別) Band 3(第三組別) 中學生可以分別得到較第一組別學生多50%100%教育資助會是怎麼樣的光景?

又如果在TSA / BCA評估之後,一所小學的學童學習水平很弱被評為第三級則這些學生可以得到兩倍於第一級小學學生的資助你會同意嗎?

港府現時大體上分別對名中小學生給予均等金額的資助換句話六十多年來不管升中試(1962-77) 學業能力測驗(1978-2000)或是目前中派位機制(編班試2007-)學習能力略遜發展較慢天賦資質較弱,或家境貧困學童,於缺乏相應的額外支援先被懲罰性地集合在第二三組別學校;再被迫與那些天資較聰明家境較富裕的學生於獲取等額資助情況下學習同一樣的中英數地理化學等學科(現時稱為及其他甲類科目課程)(見表一)參加同一樣的中學文憑考試(DSE,HKCEE)除了極少數弱勢學生能翻身向上或修讀一些實用術科(現時稱為乙類科目)學以大多數人實際上浪費六年青春最終由考評局確認我是這個教育制度的失敗者

請大家看看五萬考生中只有約一萬人進入資助大學報考乙類科目考生不足四千(7%)相比德國職業中學(Hauptschulabschluss)專科中學(Realschulabschluss) 分別佔中學生總數34.1%54.9%香港青少年浪費在校時間的情況令人震驚!

表一: 考評局2017年香港中學文憑考試:報考統計資料


學校考生
百分比
甲類科目:中英數常識史物理會計音樂
51,986
99.80%
乙類科目:護理運動電腦遊戲時裝像美容餐飲
3,675
7.05%
丙類科目: 日語法語西班牙語
329
0.63%
總報考人數
52,088



當我們這一輩在1970年代參加升中試中學會考時因為資源稀少制度的主要功能是使用考試成績曲線為近十萬適齡青年人進行評級讓少於2%英上大學但現在我們既然已經有較豐厚的資源,學生人數也劇降,教育制度的主要目的應該是培養一位青年,成為一個有學識有修養負責任的優質公民

因此經過學習能力評估後的小學生與升中派位機制考核後的中學生當中較弱應該獲得較多的公共資源協助

具體而言,弱勢組別學獲取較多資助大幅改善師生比例;第二三組別學獲取較多公共資源,於傳統學科(甲類科目),大量開辦實用乙類科目(護理運動時裝美容餐飲…);文憑考試課程中英數三科提供兩種不同深淺程度的選擇(類似以往英文科syllabus A, B)

否則他們只能羨慕或痛恨家景富裕的學生直資學校(這類瘋狂收取高達政府資助額2 ⅓倍學費73所直資學校佔全港中小學學額總數約6%);或者繼續像一代又一代前輩般準備好自己情緒去墊高

一些觸覺敏關心社會的人已經注意到弱勢學校和學生需要額外的補貼和導師學習學科實用性術科安排工作培訓

最觸目的是美國摩根大通主席戴蒙(Jamie Dimon) 弱勢學校的差劣已經達到災難的程度 (national catastrophe)他忍無可運用由公司設立慈善教育資金在2016年,向底特律區中學注入150萬美元提供職業培訓400萬美元協助10,000名高中生得到相關職業教育工作經驗;在2017年,提供了600萬美元予紐約南布朗克斯市中學生學習職業技能[Note1]。法國 Agence  Francaise de Dévelopment 則引入私營企業的資金,以公私合作夥伴關係形式,在北非國家和越南的中學協助弱勢學生開展職業培訓教育[Note2]

特區政府也知道弱勢學校的困境額外補貼包括特殊教育需要學生(智障自閉過度活躍等)新來港非華語學童提供附加支援津貼前者所學校首 1 至 6 名需要第三層支援的學生,提供156,000 元基本津貼所學年可獲得的津貼上限為 150 萬元;後者名小學生的津貼額為3,597元,中學生則為5,331元[Note3]而,這些資助相對於整體教育資源調配微不足道自2008年成立兒童發展基金,至今僅獲撥款6億元推出九批共145個計畫,讓13,500名基層兒童參與[Note4]效果遠不及正規的學校教育補貼

要實現長遠有效的中小學改革幫助年輕人自我昇華,而非替他人墊底,必須從不均等分配資源開始透過改善師生比例課程多元化實用化等等,於無損他們升讀大學機會餘,學習實際的工作技能為日後生活做好準備

假設目前三個組別學生的資助是一元總數是1+1+1 = 3;按補貼比例不均等原則會改變為 1+1.5+2 = 4.5總支出將增加一半2016/17年中小學經常開支共430億 (佔教育總額57% [Note5])增加一半即額外多215億相對於政府的總經常開支3,710億是一個負擔得起的數字倘若公眾和官員認同及早協助在校學生優於畢業後的輔導毅進課程等等並可減輕或預防青少年的沮喪和失望這額外215億是得的

也許有人會認為這樣做違反平等原則我們必須知道,平等的重點是機會均等,資源應該按需分配教育應該因材施在目前的社會經濟環境下有效幫助基層青年實現向上流動整體社會必須給他們提供額外適當的資源

[Note 1]
Business Insider, “Jamie Dimon: There is a national catastrophe and we should be ringing the alarm bells”, May 9, 2017.
JPMorgan Chase announces $4 million to prepare Detroit students for high demand jobs, June 1, 2016.

[Note 2]
AGENCE FRANÇAISE DE DÉVELOPPEMENT (AFD) 2014
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s in vocational training


[Note 3]
為有取新來港兒童的學校提供校本支援計劃津貼
教育局通告第 12/2014 :提高小學及中學「學習支援津貼」

[Note 4]
蕭偉強:兒童發展基金助基層 20170618

[Note 5]
政府在教育方面的開支 2016/17修訂預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