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信報》文章(2018年4月23日A18頁)
代海出聲? 何解不代蚊蟑出聲?
同是自然生物,為存活而覓食,何解有人以環保為由「代海出聲」,反對填海傷害豚、蟹[Note1],卻沒有代蚊、鼠或H5N1出聲,反對我們壓制其求生行為,改變食物鍊生態? 最直截了當的原因,是當中涉及人類發展的利害得失、價值等級的考慮。
試想想:如果一顆澔巨的太空隕石即將撞擊地球,造成前所未有的破壞,並會滅絕數以億計物種,人類之外,會有任何生物為保護地球做任何事嗎?我的回答是否定的,因為只有人類才有「地球意識」這回事。從地球意識,到填海、移山(包括佔全港土地總面積40%的郊野公園[Note 2])的討論,本文專注於價值的三方面。
第一是價值的等級。有環保人士說港府「建議填海地點不少具甚高生態價值,如屬中華白海豚生境一部分的龍鼓灘、有紅樹林及馬蹄蟹的小蠔灣等…」[Note3]
多類生物無意之間,由於彼此具有不同但互補的本能,相輔依存,只能被視為山水之中的生態現象、作用或功能,說不上是價值。退一萬步來說,即使它是一個價值,其等級地位也很低。
除了運用利害得失評定價值的高低,我們還必須區分「主人」的價值與「被擁有物」的價值。擁有一頭被馴養的犬的人是狗主,擁有一片受管理土壤的人是地主,擁有一棟使用泥石鋼鋁建造的房子的人是屋主,唯一具有「地球意識」的人類由於文明進化,無可選擇地、既幸運亦不幸地,已成為地球的主人。
1960年代香港築建中文大學校園,把崇基山的高度由170米削至140米,而從爆破得出的沙石,用作填築船灣淡水湖水壩。大家可以想像兩地的生態必然出現災難性的變化;但前者作育英才,後者蓄水養生,協助市民免受制水之苦。平整部分琵琶山建成的蘇屋邨及位於馬鞍山烏溪沙填海區的公屋、居屋、夾屋、私廈,都是在破壞生態後改成的人類住房,讓我們安居樂業[Note 4]。
以低等「被擁有物價值」(生態作用)來凌駕、壓制、顛覆、取代高級「主人價值」(作育英才、安居樂業 ),是荒謬的。以所謂生態價值為據,剝奪人類創作人文價值,就像說:必須讓雨點滋潤泥澤,不批准人類使用雨具(以免著涼)或蓋建宅樓,是無稽之談。
第二是價值的創造。其他生物只會出於本能,建巢挖穴、吸收營養、交配繁殖;
少數較高智力的動物,如鸚、狗、豚、鯨,可與人類有簡單的溝通。然而,牠/它們對於能夠在這個地球上生活,既不知情,也不會感激,完全沒有創造價值的意志。人類自古以來從除草闢路、修築渡口,到填海造地、興建碼頭,都在不同程度上轉化(有些人認為是破壞)生態環境,然後生產,交易,競爭,立法……創造政治、經濟、社會價值;與此同時,人類通過文學(《詩經:雞鳴》) 、 音樂(《高山流水》、《漁舟唱晚》、 《Four
Sea Interludes》) 等等,表達對自然的情懷、讚嘆,創造不朽的文化、藝術、教育價值。
我們當然須要為此付出代價,導致的污染、中毒、疾病,觸目驚心。然而,人文價值的創造與代價之間的評估,才是考慮如何移山填海的關鍵。人類做對了,文明取得進展;做錯了,我們會受苦,但是這裡沒有山海生物說一個字、講一句話的空間、餘地。
第三是價值的對立。人類基於對衣食住行、遊戲學習… 的需求,會有競爭、對立。我們不僅互相殘殺,而且破壞大自然,包括砍木製箭、炸橋沉船、油污深海、垃圾遍野,甚至生化自毒,但人類不會坐以待斃。相反,人類努力為解決問題創造新的價值,育林造紙、休漁養海、發明太陽能板、優化焚化方法、提昇污水淨化技術…人類一代又一代理性運算利害得失,考慮時、空的因素變化,衡量遊山戲水、造地建屋等不同人文價值的輕重,編訂優次排序,改善生活質素。
一部分環保人士說:「如果承諾所有填海的土地都用來興建公屋,我一定支持!」[Note 1]這種主張是把那些持宏觀意見者妖魔化,製造階級矛盾。以西九龍新填海地為例,除私人屋苑外,在南部有文化區,在北部有公屋及大量建有新型校舍的中小學;填海造地費用龐大,通過向發展商售地收回成本,既能增加私樓供應,還可提供多元化的社會設施,有什麼錯呢?倘若這些環保人士真的那麼仇富,請勿推廣有機耕作,因為富人才買得起那些昂貴的所謂有機健康食品,大批由於多吃農藥而早死的窮人,只能無何奈可地看着環保人士積極幫助富人益壽延年。
有另一類環保人士也許受宗教思想的影響(例如「眾生皆平等」、某某「創造萬物給人類」…),低貶、矮化人類在地球上的地位,甚至採用類似聖奧古斯丁的理念,認定人類必須淨化自我和環境[Note5],有義務保存自然環境純淨的原始狀態,此海不可碰,那地不能變(包括我們的郊野公園),否則是萬惡之罪。
很抱歉,人類天生貪婪,而且總是經常犯錯。人類必然會探索和開發北極、南極、深海、綠林…極端天氣肯定會出現,風暴、氾濫、惡疾、怪病隨之而來,全球急速增長的人口將面臨大量死亡的威脅。
「天地不仁」,身為地球的主宰,人類別無選擇,只能積極面對,不斷創造新的價值,為價值評級、為價值衝突,苦挫後再創新,無止境地不斷適應、克服、超越,這也是不完美的人類推進文明進步的現代方式。而山海狗豚與鼠蚊蟑菌一樣,沒有地球意識,沒有創造價值的意志,更沒有資格干擾人類不斷創造主人的價值,成為移山填海的障礙。
Reference
[Note
1]
www.hk01.com/社會新聞/171399/林鄭月娥為居劏房兒童發聲-批環保人士-代海出聲-反填海
……她又不點名批評有環保人士「代海出聲」反對填海,聲稱不能開發土地,因此她要為居於水深火熱的小朋友發聲。有向來強烈反對填海的保育人士反駁,填海土地屬臨海地段,從過往經驗可見,大多用以興建豪宅,填海無法解決困難戶問題:「如果承諾所有填海的土地都用來興建公屋,我一定支持!」
香港海豚保育學會學術顧問洪家耀反駁,林鄭月娥的填海論不但未能解決房屋問題,反將保育人士與市民對立……
[Note
2]
香港的郊野公園和受保護地區
郊野公園及特別地區佔地44 300公頃,即全港土地總面積的40%,
[Note
3]
《明報》李美華:填海的昂貴代價 2018年4月16日
[Note 4]
zh.wikipedia.org/wiki/崇基山
zh.wikipedia.org/wiki/蘇屋邨
zh.wikipedia.org/wiki/海麗邨
[Note
5]
See
Ch 2 “Augustine” (p.14-53) in Romand Coles (1992), “Self/Power/Other: Political
Theory and Dialogical Ethics”, Ithaca and London: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